有哪些股票平台 十大锂电池巨头5500亿元豪赌全球化

  • 首页
  • 2025十大股票配资平台
  • 平台配资炒股
  • 配资股配资
  • 2025十大股票配资平台_平台配资炒股_配资股配资
    你的位置:2025十大股票配资平台_平台配资炒股_配资股配资 > 2025十大股票配资平台 > 有哪些股票平台 十大锂电池巨头5500亿元豪赌全球化
    有哪些股票平台 十大锂电池巨头5500亿元豪赌全球化
    发布日期:2025-01-11 14:36    点击次数:154

    有哪些股票平台 十大锂电池巨头5500亿元豪赌全球化

    在一号馆入口的醒目位置,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携新书《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中文版亮相, 提出了一条简单有效的设计法则:“一座建筑应该能够在你经过它的时候吸引你的注意力。”

    文|24潮

    三天时间(12月10-13日),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两大锂电池巨头先后发布海外建厂计划,项目总投资合计约65.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5.19亿元)。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都开始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投产/计划建设的海外工厂已近50个,总投资预算超5500亿元人民币。

    从投资规模来看,宁德时代无疑出海决心最大,投资力度最强。其计划投建(含合建及参与项目)的7大海外工厂总投资预算合计约2416.79亿元人民币。根据此前财报披露,截止2024年6月末,宁德时代在欧洲地区高达617.42亿元人民币的“重大在建工程”进入执行阶段,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工程进度)为21.26%。

    从巨头们的出海路径分析,出海作战不止于独资海外建厂,也可以选择技术支持、专利许可等方式。比如23年2月,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达成协议,福特将出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将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这座新工厂是美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投入生产,年产能约为35GWh。

    宁德时代还与泰国ArunPlus有限公司(ArunPlus)达成CTP(高效成组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向ArunPlus提供CTP电池包生产线,分享CTP电池包生产技术等。

    还有就是诸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巨头选择与当地产业巨头合资建厂的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技术联动,合作共赢。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去年底,宁德时代员工的电脑桌面被统一设置成这样一句标语,从那时起,很多员工都感受到,出海正在成为宁德时代管理层最关心的大事。

    中国锂电池巨头如此急迫出海的背后,究其原因,是当前的产业发展与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近2年半(2022年初至2024年6月)仅中国锂电产业链上公布的在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项目超700个,总投资预算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另据市场统计,自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以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宣布在北美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而此前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目前特斯拉、LG化学、QuantumScape、Italvolt、SKI、三星SDI等13家企业到2025年、2030年在欧洲电池产能布局将分别达387.3GW、971.3GW。综合统计,2022年至今全球锂电产业投资规划已超4万亿元人民币。

    另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6大核心赛道上,已知的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未来三年内产业大洗牌已经不可避免。(各细分产业链企业产能规划情况详见“中国锂电的火与冰”一文)

    如今价格战已经席卷整个产业链,而捷威动力等锂电池明星企业的“陨落”,也赤裸的展示了“寒冬已至,内卷至死”的行业残酷真相。

    几乎可以预见,未来谁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更有可能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锂电企业还面临着更多的市场挑战。

    首先必须认清的一点是,近年国际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尤其是,近乎统治燃油车一个时代的欧美并不甘心在新能源领域被中国超越,为了保护自身的战略地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

    9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声明,确定将于2024年9月27日起执行对中国开展的301关税政策,大幅度上调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100%,新能源汽车用的动力锂电池加征关税25%。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征收25%关税。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正在用政策大力推进国内电池供应链的建设。美国能源部曾宣布,将为生产电池和生产电池所需关键矿物质的企业,提供3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在试图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制造等多个动力电池核心领域,对保持领先的中国企业实行全面“封堵”。美国总统拜登在多个场合毫不避讳地直言称:“我们的目标是将完整的电池供应链带回家。”

    而欧洲方面明确设定了锂、镍、钴、石墨、锰等战略原材料的本土产能目标,并且在补贴、贸易等环节,也都设置了本地化的要求。

    此外,为了抢夺未来新能源产业的主导权与定价权,部分国家已经吹响了“碳中和”战争的号角。

    比如2022年底,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确定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2026年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

    紧随欧盟其后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于2023年5月联合正式发布《碳足迹实用指南》,电动汽车有资格通过披露电池碳足迹信息来获得补贴,政府将设定排放上限,超过该上限的车辆将无法获得补贴。相关政策与欧盟新电池法基本保持一致,将分阶段进行。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家构建贸易规则和壁垒,全球化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同时,我们也应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环境变化。比如宁德时代在美国的产能布局就遭遇政治“狙击”。

    2023年7月22日,路透社的一则报道称,美国众议院两个委员会正在对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展开调查。消息一出,这家电池龙头企业立即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眼下,宁德时代通过纯技术绑定美国车企的路径,正遭受最直接的挑战。《虎嗅》分析认为,面对市场非理性地打压和排挤,从产业竞争的长期趋势而言,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或将被逐步削弱。随之而来的是LG新能源、丰田等外来厂商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两方合作最新消息,还是宁德时代有关人士今年1月初表示,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的合作正在推进过程中。但这个项目能否克服困难落地为安,还需要时间检验。

    事实上,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力驱动下,欧美正在兴起新一轮动力电池投资浪潮。比如据市场统计,自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以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宣布在北美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而此前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目前特斯拉、LG化学、QuantumScape、Italvolt、SKI、三星SDI等13家企业到2025年、2030年在欧洲电池产能布局将分别达387.3GW、971.3GW。

    在产业竞争层面,还需要国内企业注意的是,海外建厂还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由于海外动力电池产业链并不完备,主要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仍需从亚洲进口,产品制造成本高企。而且海外建厂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并按照当地工会要求提供合规的工作环境,人力成本更高。

    此外,我们也要承认,日、韩企业深耕多年海外市场,我国企业海外经验不足。日本松下、韩国LG、三星SDI等企业已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快产业布局。随着ACC、Verkor、Britishvolt、Freyr、Morrow、Italvolt等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逐步投产,我国供应商在海外布局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此前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也曾预测,以2026年为分水岭,之后北美、欧洲对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就将进入实操议程。

    为了突破国际贸易与政策壁垒,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球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考虑到一座电池工厂建成投产需要三到四年,“回血”需要5-6年,按照这个时间线,留给企业国际化布局与发展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回到商业竞争层面,综合产业最新趋势与变化,笔者分析认为,未来拥有“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发展,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实力”等能力的企业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续发展壮大的基因与实力。但其中任何一项战略的执行,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在过往的洗牌周期中倒下的明星企业,甚或产业巨头,大多死于“疯狂扩张下现金流断裂引发的资金危机”,笔者分析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财务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将有充足弹药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企业资本与财务健康情况详见“中国锂电(2024)财务健康50强”一文)

    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最新财报发现,资本都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截止2024年9月末,TOP20锂电上市公司资金净值合计为3692.72亿元,占整体比例(102家锂电上市公司)为115.32%,多达46家企业资金净值为负值,即公司拥有的资金储备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相比之下,资本压力最大的三家企业为华友钴业(资金净值为-101.72亿元)、格林美(-98.65亿元)、赣锋锂业(-75.97亿元)。(详见“中国锂电十大排行榜(2024前三季度)”一文)

    另据财新10月24日报道,其从多个市场人士处获悉,国内第七大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何时复工暂无时间表。

    据笔者了解,蜂巢能源在德国原计划投建两家工厂,一家是位于德国萨尔州的电池模组和装配(Pack)工厂。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宣布规划,设计产能24吉瓦时(GWh),总投资20亿欧元,原预计2024年中竣工;另一家是2022年9月宣布的一座年产16吉瓦时电芯的工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这也是蜂巢能源首个海外电芯工厂,原规划2025年投产,今年年中已暂停建设。

    多名接近蜂巢能源的市场人士向财新确认,目前,两家工厂的建设都处于无时间表的停滞状态。“蜂巢的欧洲工厂要建成,先期需要支出300亿元投资,这个投资量对蜂巢这样体量的锂电企业来说过大了。”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蜂巢能源在中国国内的运营都较为艰难,无力兼顾海外工厂。

    这无疑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信号。近年伴随产业竞争与趋势的剧烈变化,锂电江湖已不可逆的进入全球化大时代。但不可否认,中国锂电产业激荡的十几年间,从产业跟随者到领跑者,展现了强悍的市场战斗力,但其仍难以摆脱市场对其“大而不强”的质疑声。

    真正原因,是其距离成功“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比如据SNEResearch数据,2024年1-6月海外(除中国市场以外)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只有4家中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4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2%、3.7%、2.1%和1.8%,合计仅为31.60%。

    而根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中创新航等6大锂电巨头海外收入合计为766.31亿元,同比下降了14.94%,同期6巨头整体营业收入7.58%,海外收入占比由2023年上半年的33.49%降至2024年的30.83%。

    即便强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上半年海外收入分别下降了23.07%、26.68%和38.40%。

    综上所述,尽管全球化已势在必行,但海外征程绝非一片坦途,企业对投资规模与节奏,及资本的掌控至关重要,考虑到全球经济与市场需求存在剧烈波动风险,企业全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任正非在《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一文中曾说过,“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有哪些股票平台,擅自扩张,那只能是自杀。”